工地物料提升机的安全操作规程是保障设备安全运行、防止事故发生的重要依据,涵盖作业前准备、作业中操作、作业后处理及日常维护等多个环节,具体内容如下:

一、作业前准备
人员资质核查
操作人员必须经专业培训、考核合格,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后方可上岗,严禁无证操作或非本设备操作人员擅自操作。
作业前需检查操作人员劳动防护用品(如安全帽、工作服等)是否穿戴规范。
设备检查
基础与架体:检查基础是否牢固、有无沉降,架体连接螺栓是否紧固,附墙架或缆风绳是否稳定,架体有无变形、锈蚀。
安全保护装置:逐一检查安全停靠装置、断绳保护装置、载重量限制装置、上 / 下极限限位器、吊笼安全门、缓冲器等是否灵敏有效,确保功能正常。
提升机构:检查卷扬机运转是否平稳,钢丝绳有无断丝、磨损、变形,绳卡是否牢固,滑轮是否灵活无卡阻。
电气系统:检查电源电压是否正常,电气控制装置、接地保护是否可靠,有无漏电、短路隐患,按钮开关是否灵敏。
二、作业中操作规范
物料装载要求
物料必须均匀分布在吊笼内,不得超载(严格按照设备额定载重量装载),严禁超载运行。
物料不得超出吊笼边缘,防止运行中掉落;严禁装载易燃、易爆、腐蚀性等危险物品(特殊情况需经审批并采取防护措施)。
吊笼内不得载人,严禁人员随物料一同升降;严禁攀登、穿越架体或在架体附近逗留。
运行操作要点
启动前需鸣铃示意,确认吊笼下方及运行范围内无人作业或停留后,方可启动。
操作时应平稳操作控制按钮,避免急停、急启,防止物料晃动或钢丝绳受力突变。
吊笼运行至楼层平台时,需确认安全停靠装置可靠锁定后,方可装卸物料;装卸完毕后,关闭吊笼安全门,方可继续运行。
严禁以碰撞上、下极限限位器的方式实现停车,限位器仅作为紧急备用保护装置。
作业过程中如遇异常声音、振动、异味或安全装置动作,应立即停机,切断电源,排查故障并排除后,方可重新作业。
通讯与协作
高架提升机必须配备可靠的通讯装置(如对讲机),确保操作人员与各楼层作业人员联络畅通;低架提升机应设专人指挥,信号不清时严禁开机。
多楼层作业时,需明确作业顺序,避免交叉作业引发冲突。
三、作业后处理
作业结束后,将吊笼降至地面,切断电源,锁好电气控制箱。
清理吊笼内残留物料,保持设备及作业区域整洁。
检查设备各部件有无异常,填写《设备运行记录》,记录运行情况及发现的问题。
遇恶劣天气(如暴雨、大风、雷电等),应停止作业,将吊笼停靠在地面,切断电源,必要时采取加固架体等防护措施。
四、日常维护与管理
定期对设备进行保养,包括润滑各运动部件(如滑轮、轴承)、检查钢丝绳张紧度、调整制动器间隙等。
每周至少进行一次全面安全检查,重点检查安全保护装置、钢丝绳、架体结构等,发现磨损、损坏等问题及时更换或维修。
设备长期停用(超过一个月)后重新启用前,需进行全面检查和试运行,确认无隐患后方可使用。
严禁擅自拆卸、改装设备部件,如需维修或更换,必须由专业人员按照规范操作。
五、应急处理
若发生断绳、吊笼坠落等紧急情况,操作人员应立即切断电源,组织人员撤离危险区域,并报告现场管理人员,由专业人员处理。
设备起火时,应立即切断电源,使用合适的灭火器材灭火,严禁用水直接扑救电气火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