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地塔式起重机(简称塔机)的安全操作规程是保障施工安全的核心,涵盖作业前、作业中、作业后及特殊情况处理等多个环节,具体内容如下:

一、作业前准备
检查与调试
检查金属结构(塔身、起重臂、平衡臂等)有无变形、裂纹、螺栓松动,焊缝是否完好,确保结构稳定性。
检查各工作机构(起升、变幅、回转、行走)的运行状态:电机、减速机有无异响,制动器是否灵敏可靠,钢丝绳是否有断丝、磨损、跳槽,吊钩、滑轮有无裂纹或变形,卷筒固定是否牢固。
检查电气系统:电缆线有无破损,配电箱、控制器、限位开关(起重力矩、起重量、高度、幅度、回转限位等)是否正常,接地电阻是否符合要求(≤4Ω)。
检查液压系统(如顶升机构):油位、油温是否正常,管路有无漏油,压力是否稳定。
空载试运行各机构,确认动作灵活、制动有效,各限位装置能准确触发。
环境与场地确认
查看作业环境:避开高压线(安全距离需符合规范,如 1kV 以下≥1.5m,1-10kV≥2m)、障碍物,确认风力(风速超过 10.8m/s,即 6 级风以上)时禁止作业。
检查基础:固定式塔机基础有无沉降、裂缝,轨道式塔机轨道是否平整、轨距一致,夹轨器是否可靠。
明确作业信号:与指挥人员确认指挥信号(手势、旗语、哨声),确保沟通无误。
二、作业中操作规范
起重作业基本要求
严格遵循 “十不吊” 原则:
超载或重量不明不吊;
信号不清或指挥错误不吊;
捆绑不牢、吊挂不稳或斜拉歪吊不吊;
重物边缘锋利无防护措施不吊;
埋在地下或冻结在地面的物体不吊;
安全装置失灵不吊;
光线阴暗、视线不清不吊;
重物上有人或浮置物不吊;
易燃易爆物品无特殊防护不吊;
斜拉斜拽不吊。
起吊前需试吊:将重物吊离地面 10-30cm,停顿检查制动、钢丝绳、吊钩等,确认无异常后再继续作业。
机构操作要点
起升机构:升降速度均匀,避免急起急停;重物接近就位时应慢速运行;严禁吊钩冲顶(依赖高度限位器,但不可完全依赖)。
变幅与回转机构:变幅、回转时不得同时进行起升操作,避免复合动作导致超载;回转时应平稳减速,避免急停产生惯性晃动;起重臂旋转范围内不得有人员停留。
多机作业:两台塔机之间的最小安全距离(水平、垂直方向)应≥2m,避免碰撞。
载荷限制
严格按塔机额定起重量和起重力矩作业,不得超载;当重物处于最大幅度时,不得超过对应幅度的额定起重量。
起吊零散物件时需用专用吊具(如吊篮、料斗),避免散落;起吊长形物体(如钢筋、钢管)时需设溜绳,防止摆动。
三、作业后注意事项
停机操作
将吊钩升至离起重臂下方 2-3m 处,吊具不得悬挂重物;起重臂转至顺风方向,松开回转制动器,使其能随风转动(避免强风冲击)。
关闭所有机构电源,切断总电源,锁好配电箱和操作室。
轨道式塔机需拉紧夹轨器,固定行走轮;若遇台风等恶劣天气,需额外加设缆风绳加固。
清洁与记录
清理塔机上的杂物,检查钢丝绳、吊钩等部件的磨损情况,对转动部位加注润滑油。
填写作业记录,注明设备运行状态、故障及处理情况,交接给下一班操作人员。
四、特殊情况处理
突发故障
若运行中出现异响、制动失灵、限位失效等故障,应立即停机,放下重物,切断电源,严禁带病作业,并报告维修人员处理。
钢丝绳断裂或吊钩脱落时,应立即停止操作,设置警戒区,防止人员靠近。
恶劣天气
突遇暴雨、雷电、浓雾(能见度低于 30m)或 6 级以上大风时,必须立即停止作业,将重物落地,切断电源,人员撤离至安全区域。
事故应急
发生倾覆、碰撞等事故时,操作人员应立即撤离至安全地带,并报告现场负责人,启动应急预案,严禁盲目施救。
五、人员资质与职责
操作人员必须持有效证件上岗,严禁无证操作或非本机操作人员擅自操作。
作业时需集中注意力,严禁酒后、疲劳或带病作业,操作室内不得放置无关物品。
服从指挥人员指令,若指挥信号不清或有误,应拒绝执行并要求明确信号。